乡镇风情

借精准扶贫政策东风 点燃美好生活新希望——店村镇安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凡小杰故事侧记

来源: | 编辑:店村镇 | 日期:2018-07-03 | 阅读: 13

20180703_223308_000.jpg

清晨,一个朴实的身影,在给鸡苗喂食,观察鸡苗生长情况,细心照料着;烈日下,斜着身子眯着眼仔细端详,确保每一片砖砌正;午饭前,急着拨通女儿的电话,问饭吃了没有,要待在学校里,叮嘱不要走远;灯光里,听着唧唧唧的叫声,看着茁壮成长的鸡苗,嘴角露出了自信、坚定的笑容。这就是店村镇安沟村一社村民凡小杰忙碌的一天。

20180703_223308_001.jpg

凡小杰,1971年生,是一名泥瓦工,家中4口人,有耕地2亩,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凡小杰就近务工收入。因女儿凡丹丹患病、住房不安全、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通过精准识别,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凡丹丹自幼患有先天性脑瘫,造成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22年来,凡小杰从未放弃过对女儿的治疗,走南闯北、跋山涉水,到过许多城市大医院,去了不少农村小诊所,用了专门药物,使了郎中偏方,从发现病情至今花费超过15万元,其中只有2009年在上海明珠医院住院手术治疗花费的19000元报销了约6000元,其余14万余元花费大多为门诊治疗和私人诊所花费,都为自付费用。虽然家庭非常贫困,但是22年来,凡小杰从未剥夺女儿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权利。自小,凡丹丹由母亲背到村小学和新村小学读书,课间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搀扶着帮助上厕所和活动,小学毕业后,凡丹丹在家休养了两年时间,家人又送她到店村中学读完了初中,期间母亲一直陪读。功夫不负有心人,或许是凡小杰的慈爱,或许好人定有好报,2015年的一天,19岁的凡丹丹不但站起来了,慢慢的还学会了自己走路,健康状况日趋变好,渐渐的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应凡丹丹自己要求,她不能再当这个家的包袱,她要学得一技之长,回报家,回报父母,2017年,凡小杰又送凡丹丹到成县农职中幼儿教育专业学习。

20180703_223308_002.jpg

2015年,店村镇和安沟村对照政策标准,为凡小杰申报了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指标,凡小杰随即选择了安全地址,2016年5月开工,年底房屋建成,2017年5月搬入新居,同时拆除了旧房,复耕了土地并种上了庄稼。今年,凡小杰还将硬化院落、修建厨房和厕所,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

凡小杰说:“多亏精准扶贫好政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让我没有被困难压垮,如今我已经建起了新房,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最让我高兴的是女儿长大了,也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我不能一直等着靠政府帮扶,我想自己搞点啥产业,我家里只有2亩土地,种植肯定不行,我准备尝试搞点养殖,养一些鸡,通过养鸡来增加收入,我要把贫困户的这个帽子取了,不能再戴了,我已经向村上提出了脱贫申请,今年无论如何都要脱贫。”说着说着,凡小杰有些哽咽,眼角也隐约湿润了,是感激,是高兴,是幸福,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7年,凡小杰自购鸡苗500余只,在院角用铁丝网围起了简易鸡舍,开始了养鸡生涯。今年,在落实产业扶贫政策中,为其发放了50只鸡苗,镇村还将继续协调发放鸡苗300只,凡小杰养鸡规模将达到1000只。凡小杰介绍说,他将进一步学习养殖技术,建起标准化养殖鸡舍,在有条件的时候,还将扩大养殖规模。

生活中的凡小杰待人热情和善、乐于助人,自己在享受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一天天走向美好生活的同时,不忘帮助其他贫困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17年,本村易地扶贫搬迁户杜利军由于自身缺资金,同时补助资金按照建房进度进行拨付,致使没有启动资金建房无法实施,凡小杰知道情况后,找到自己的二弟商议后,主动帮助杜利军建房,欠了工钱,还帮助赊欠了建房材料,共计达11.8万元。如今,杜利军已如期搬迁至新房居住。凡小杰也还一如既往地从事着他的瓦工,给东家砌墙,给西家盖房。

20180703_223308_003.jpg

村民眼中的凡小杰热爱公共事业,愿意为群众服务,乐意为大家办事,2016年村级班子换届中,凡小杰被本社村民推选为社长,从此,打扫卫生,他去的比别人更早、干的比别人更多;收缴合作医疗、养老保险,他家家做动员,总是第一个完成工作任务……村上的各项工作,都有了他的身影。

扶贫先要扶志。我们的扶贫干部感慨,看到凡小杰一家的变化,让人打心眼里觉得扶贫攻坚再大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是欣慰的,改变了一家人命运前进的方向,像这样虽然贫穷,但对生活没有失去信心的贫困群众生活的巨变就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是工作的最大成效,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

编后话:实现脱贫,除了要落实好精准扶贫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自力更生。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没有产业支撑,贫困户很难自主脱贫,即使脱贫了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长久。凡小杰的故事,就是借力精准扶贫政策东风,点燃了对美好生活的新希望,激发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了内生动力,放射出来了创业热情,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实现脱贫,要切实摒弃“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鼓励群众面对困难,不能抱有“等、靠、要”思想,而是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监 制:刘文波

责任编辑:吴生泽 本期编辑:唐明霞

20180517_101530_0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