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化
——在外游子浅谈家乡索池镇的变化和对未来发展的期盼
(文/索池村小寺沟社 王许红)
是哪些变化让你哑然不识?
是哪些事物令你勾起回忆?
又是哪些盼望使你期待不已?
家乡的变化,最令外出游子牵挂;家乡的发展,也让在外的游子感受最深。时至农历三月,清明谷雨已过,天气逐渐转暖,春暖花开,绿树成荫。当穿梭在异乡的高楼大厦间,心里会不会时常挂念:村口的小竹林是否依然葱郁?浸满童年记忆的小河是否依然清澈?那每逢雨天泥泞不堪的小路是否依然野花朵朵?在数不清的日子里跋涉,尤其是在外乡拼搏的游子,关于故乡的一切,在心中都已经化为对一片田、一条路、一座房、一条河、一座桥的美好回忆,脑海里总是忘不了家乡的那弯清泉、那棵老树、那个拐角、那片庄稼,抹不掉散落在院子里的几缕阳光、几束月华、几盆花草、几畦架豆、几串槐花……
所谓的乡愁,是记忆深处故乡质朴的土墙青瓦、是泥泞小路上父母的背影,是房檐下挂起的一串串辣椒,是屋角树荫里徐徐飘散的炊烟,是村口黎明的轻雾,更是上学路上的鸟语花香。 你心里的故乡是田园青青、阡陌相望,还是衰败凋敝、人去地荒?也许,是过去的时光、故园的晨昏、萦绕心头的乡愁所交织成的一段段故事!在外乡时间久了,让回乡的步履变得格外沉重,心里反反复复是一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忐忑。一个人的生命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曾经的记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时代的飞速发展,有些东西只能留在回忆里。
每一次回乡,家乡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村子,以前苦苦劳作、收入微薄的乡亲父老,如今已乘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东风,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家乡的发展现状与记忆中的样子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变化是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快。自从国家取消农业税,将农民纳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施行农业补助,落实“低保”保障制度,尤其是近几年的精准扶贫政策,利好于民,使农民整体收入增加,生产力大大解放。十几年来,家乡变化最大最明显的莫过于农田耕作从畜力变迁到机械化;农时收获从人工手割转变为机械操作;居住环境从低矮的土坯房演变为明亮舒适的砖混平房,甚至是小洋楼;居民饮水从山泉、压水井提升到入户自来水;出行道路从泥泞土路提质为水泥硬化路面;同时,核桃、樱桃、花椒等经济林果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收入来源拓宽许多,农民生活没有以前那么辛苦,所有付出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这些巨变无一不反映着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时候的记忆里,在我们村通往城里的公路上,私家车寥寥无几,每辆车都载着小时候对城市的期盼与向往。现在,汽车在村里已不是稀缺物件,尤其到了过年的时候,私家车在村里拥堵的场面,都见惯不怪、习以为常了,而这,何尝又不是成年之初对家乡发展的期盼与向往!
游子在外,最好的愿望就是家乡以后的发展越来越美好,家乡基础设施的配备越来越晚完善,真正的藏富于民。首先希望能在各路口布置太阳能路灯,虽然水泥路面直通各家各户,但各路口依然存在安全隐患;其次是加强环保卫生意识,争取每个社都设有垃圾回收点,没家都能栽花种树,使山林得以保护与恢复,古树木得以编号管理,禁止砍伐。再次是由于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现象比较普遍,农闲时节十室有近半数是空房,留守人口平均年纪超过半百,还望继续加强对留守人员的关注关爱以及农村富余房产土地的开发利用,同时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吸收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为家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最后就是山林恢复生态后,几乎遍山都是城市稀缺的宝贝,希望通过政府主导,动植物学家、当地企业家及劳动力相互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更好的带动农村的发展,也能产生非常高的经济收益。
数不尽的乡愁,道不完的祝福;相信索池镇以后的天更蓝,水更清,花更香,人更富!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由索池镇党建办校审)
监制:马媛媛 责任编辑:唐三乐 本期制作:韦照红
上一篇:燕兆林| 我的邻居索池
下一篇:曾玉梅 | 阳光照亮我的心